视差
2008-11-08

解读视差

      

      视差——本指人们在视觉上的误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视错觉。作为人的感觉器官——眼睛,它在观察世界时总是与客观世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所谓视差的不仅是人们肉眼所存在的局限和障碍,同时,也是由于文化深层所带来的联想和思考引起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因观者的身份、文化背景以及角度的差异而造成的视觉感受的异化,不仅仅是体现在眼睛上的,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灵上的。从这个层面来看,正是这个视差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视觉感受和文化思考。就如同我们看待历史,有些人肯定历史的公论;另些人则对历史的公论产生质疑,而历史的真相则恰恰是在这种质疑下更接近真实和完整。如果把世人惯常的视觉感受彻底地审视一下,会更清晰地看到所谓的视错觉,在根本上是我们看世界所遗漏的一种不同的角度和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视错觉,恰恰是一个视觉的增补和完善。

      

      《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件作品,是从一个与习惯所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样一个主题:毛泽东其实和我们一样本是个普通的人。由于某些人的神化,他被放在一座碑体之上,这尊碑体就是一个神坛,人们只能仰视他,崇拜他,让他抬起的脚永远无法下落,这人为的视角造成的是对其人性的忽略和漠视。而从一个人性的角度来表现其内在的品质,则是对毛泽东及其思想深刻性的补充和挖掘。

      

      作品《印》也从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表达一个主题:印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代表了皇权。古代的大臣也多用印作为信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印是权势的一种象征。但是蔡志松在他的印上加了一面凹凸镜,从镜子中人们能看到的是变形的人和自己,其文化深层的寓意在于,揭示这种扭曲不仅仅是人们视觉上的扭曲,而更多的是折射出人内在的、心灵的扭曲。

      

      蔡志松的另一件作品《玫瑰》也隐含着这样一个主题,玫瑰本是一种植物,一种生命存在的有机体,而艺术家通过对物质的冷却凝固,将它变成了成了毫无生命的无机物。以一种人为的形式来造成鲜活生命的消亡,同样是以一个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视差。

      

      姜杰的《动物崽》在视觉上,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血淋淋的婴儿与动物崽隐喻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助,也暗示出自然规律中的残酷和冷漠,让人产生深刻的恐惧。但其作品在残酷与冷漠的背后,也孕育着对生命的强烈渴望。

      

      事物是多面的、立体的,艺术家最有价值的探索和努力,正是揭示事物未被常人发现和注意的那个部分。在此展出的这些作品,不仅是体现艺术家看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深度,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认识事物的崭新角度。

                                                                                                                           

                                                                                                                                李象群
     

                                                                                                                            2008.10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