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时光雕塑家:李象群《大公报》

“叛逆”的时光雕塑家:李象群
      从十几年前因雕塑伟人塑像形态传神在圈儿里名声大噪,成为受人尊敬的“红色雕塑家”,到前不久在北京双年展上他的作品《堆云堆雪》所展示的一尊贵妇半裸像被盖上遮羞布而引起社会广泛争议,李象群似乎在颠覆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面对众多人的非议和猜测,李象群对自己的“叛逆行为“显得有些不以为然。“我喜欢做有创意的东西,‘质疑’应该是一个好艺术家的责任,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他淡定的说。
用历史的眼光寻找“真实”
      李象群是一个喜欢“把玩”时光的人。在他的身上,你不难找到时光的影子。他的中国传统样式对襟黑色面布衬衣,80年代文艺青年中流行的白色文化衫,《加勒比海盗》里强尼-德普式的性感胡须,李象群把这些不同年代里的特色元素堆叠在一起,如同自己是一个玩转时空的魔术师。他喜欢把思维放纵在时光隧道里,任其自由穿梭,他称这种思考方式为“历史的眼光”。
      在我们的对话中,李象群一再强调,用历史的、超前的眼光去塑造作品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思考和创作,这样才能塑造出“真实”的作品。”
      这种“真实”不是指雕塑和原型的神似,而是要把雕塑家自己的思考溶入到作品的原型和观众中去,想像自己站在观赏的人群中,和观众保持一种感同身受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再将自己放在一个未来的空间里去看作品存在的价值,如此才能还原人物的本质,才能激发作者对作品最本质的思考。“就像我从清华来到798一样,我也会把自己教授的身份放下,让所有的一切归零,还原到最初,这样再从人性的本质去挖掘他的内在就不难了。”李象群形象地说。
      李象群认为,作品“真实”的意义在于既要能体现出这个时代的一种精神,又要体现出人物本身的个性。而时间间隔如果离得太近往往就会看不清,容易带上个人的感情色彩,作品就会失真。“也许你本人就是他的粉丝。”李象群幽默的打了个比方来解释他的观点。
      当我们问起名人雕塑和普通人雕塑之间的区别时,李象群肯定得告诉我们;“没有区别!”他认为刻画伟人形象的时候也先要将他看作是和我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只有用平等的眼光去看他,还原他的本质,才能看到他不普通的地方,才能在一个普通人的身躯下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李象群一直平缓的语调突然变高了,他看起来显得有点儿激动。
质疑是艺术家的责任
      “其实做雕塑本身也是将雕塑作为一个载体,然后通过这个载体来表达我的想法。用自己的眼睛来审视一段历史,用自己的一些观点去思考问题,或者对历史提出一些质疑,这都没有错。”李象群认为无论对于雕塑家还是观众来说,质疑都是一种个人的权利。
      李象群喜欢突出创意。“我不喜欢按照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状态(高大全的形象)去做,好像那种形象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高大的形象。我会先将它们中断,还原到本质,找到并把握好人物的共性后,再加入自己的创意。”他的创意是理性的,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作品的个性特征。
而这种创意的迸发往往来自于他对历史的思考和质疑。他说,“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是进取的,能在人们考虑之前去思考,要敢于质疑,要有超前的思想,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对人们关爱,对社会关注。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家的责任。”
本月在中国美术馆刚刚结束的北京双年展上,李象群的作品《堆云堆雪》“遮羞布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这尊因被观众认为形似慈禧太后,并且几乎全裸的雕塑在展出期间引起了许多观众的非议,主办方最后只好在雕塑的私处盖上了一条手帕,直到展会结束都一直没有去掉这块“遮羞布”。事发后,很多媒体和名人都针对此事展开了关于艺术道德方面的讨论,李象群也一时间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从事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1个月的时间,说起自己现在的态度,李象群说 “有点儿无奈”。
      在他位于798的工作室门外,他指着墙上挂着的《堆云堆雪》的巨幅宣传海报,用手给我们比划着说:“看,这是当时没有遮布时的样子。”说完他轻声地叹了口气,显得有些懊恼得又指了指海报下面杂乱的荒草堆,自己小声的嘀咕着:“这都是什么啊,乱糟糟的。”然后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工作室的小门。
      面对非议,李象群说自己已经由刚听到时的“感到暴怒”到现在能坦然的理解了,“我想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吧,就像这件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其实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也好,一个肖像也好,或者是代表一种身份也好,我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贵族女人的形象来表达我对一段历史、或者一种我自己的想法,作为表述我自己的这么一个手段。”
      而对于这尊雕塑的创作初衷,李象群告诉我们其实他想表达的是一种对权贵的思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云和雪可以一点点儿的堆积,慢慢积累起来,也可能又突然在不一样的环境和条件里它又消失了,我想说权贵也是这样一种东西。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许观众们还会有别的思考。但是我现在只是推出矛盾,每个人在看的时候当然也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我可以理解。”
                    关注中国的艺术公共环境
      “争议是分场合的。我想这件事能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议,跟它的展出场景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美术馆展这种国家级的展出机构自建馆以来第一次展出这样的作品,是首例。”李象群认为大众之所以对《堆云堆雪》产生非议的客观原因有很多。
      “以往在大家的认识里,美术馆应该是展览中国画、革命题材、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品,而对于这样一件作品的展出,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它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在过去的大型艺术展览中虽然也有展出裸体雕塑的先例,但暴露男性生殖器的雕塑作品比较常见,而女性就很少。”而且不少观众对这个形象很熟悉,认为他有所指,因此提出质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李象群分析到。
      而《堆云堆雪》这件作品的争议与它所塑造的形象也有很大关系。它选择了一个“权贵”女人作为雕塑的对象,并且选择了几乎全裸的人体表达方式,视觉上给人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这也和李象群以往历史题材的雕塑作品所表达出的温和的历史态度非常不一样,给人一种尖锐的感觉。面对这样巨大的矛盾和反差,李象群表示的确可能会有很多人在初看时 “有始料不及的感觉”。
      他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提醒观众们要用自己的眼睛来分析问题,理智的去看待历史,而不是简单的只看表象。艺术不是浮在面上的东西,要深入的去思考和挖掘他的内在,艺术也不是走马看花,至少在看完后应该对自己的认识有一份理智的交代。“毕竟一切都是虚无的,留下的只有历史。”李象群意味深长地说。
谈到中国现在的艺术公共环境,李象群表示这是一个自我革命的时代。
     “这件作品所表现的是一个时期社会转型的特质,而这件作品之所以让人感觉尖锐,也正是因为选择了裸体的“权贵女人”这样一个形象,那段历史跟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离得很近,大家固有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所以也比较容易引起争议。”李象群用自己作品所表达的历史背景给我们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同时,他还进一步用历史的变革想要唤起公众对艺术包容度的认识。他说:“那段时期就是一个转型时期,从封建走向了半封建。它是封闭的,同时也是开放的开始,人的思想也是一样的,需要去不断的开放和改变。”
     “作为国内的社会艺术家群体,我们最近几年也正在频繁的和国外的艺术群体接触,致力于和国际接轨,努力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现在的艺术公共环境中有一部分人还固守着一种比较封建的思维方式,他们没有胆量去面对,不敢去正视。”李象群认为,只有调整好自我,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才能改变和推动整个中国的艺术公共环境向前发展。
798里的“艺术商人”
       “艺术商人”这个新名词是李象群在和我们的谈话中无意中脱口而出的,说罢当时连他自己也愣了一下,然后我们很快都会心地笑了起来,我想大家都在为他无意中创造的的新鲜称谓而感到恰到好处吧。
在北京,艺术和商业结合最完善的地方应该是798。如今的798已经成为一张展示北京现代艺术和文化的城市名片了,可在2004年,那里却面临着被整体拆迁的危险。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李象群向我们清楚地回忆到,“2004年2月18日,我代表798的200多位艺术家向大会递交了议案,要求保留798这一自发形成的现代文化园区。”后来这项议案被顺利通过了,李象群提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时说,感到“很舒心,也体现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代表的价值。”
      “798必然会变成商业区,但那必须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是不和谐的冠冕。”在部分原来驻扎在798的艺术家对798走商业化的发展道路表示不理解,而纷纷选择离去时,李象群仍然坚持着自己有些“叛逆“的想法。
     “798应该变成一个交流区域,一个外向型的艺术区域。在这里应该把展示作为主体,要做到充分展示就必须有市场,而市场化是商业运作的特征。我们这些艺术家想要在798生存,就要拥有一定的商业实力,成为一个‘艺术商人’”。
     李象群理解艺术家也要食人间烟火,他认为艺术家要想搞好艺术也应该“把生存放在第一位。”所以,他支持艺术商业化,“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的去投身于艺术的创作。”
      这几年里,李象群给自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展示作品的机会。他免费给学生们印作品的宣传画册,在798自己创办的“0工场”里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展台,就连这些年里他所牵头的很多展览也是他自己出钱筹办的。而对于学生们来说,自己的作品大多是是第一次走出校门,对展览更是了解甚少,李老师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可谓千载难逢。
      正是通过李象群的大力推荐,中国美术馆等权威收藏机构和许多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认识了李象群的学生们,也认可了他们的作品。李象群说:“许多学生在听说自己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消息后都不敢相信,有的趴在桌子上大哭。在展会结束后的聚会上大家更是抱在一起一边流着激动的泪水,一边大声的唱着歌。”作为老师的李象群看到此情此景也很感动,他为自己的学生而骄傲。他告诉学生们:“自己的作品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是很多艺术家埋在心底里的一个梦,也可以说是一生的追求,我自己的这个梦历经10年最后才算圆了。而你们在这样的年纪里就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是多么的幸福啊。”
      写在结尾:奥运即将在北京开幕,作为雕塑家的李象群受北京市政府的邀请,亲自参与了奥运纪念品的设计和制作工作。从2007年的4月起,持续至今年的5月初,以李象群为总策划的创作团队一直处在对纪念品的紧张研制当中。
      “好多次大家都准备放弃了,因为制作的工艺实在是太复杂了。”李象群向我们回忆当时制作过程的艰辛。可在艺术家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下,从今年5月初开始制作,到7月23日全面完工,李象群和他的团队终于制作出了这50件工艺精湛的鸟巢微缩模型,作为他们对奥运的贺礼。在自己亲自到鸟巢参观以后,李象群说感到自己很有成就感。“我们所制作的‘小鸟巢’绝不比大的构造简单多少。”他打趣得说。
      李象群还想建立一个设施完善的美术馆,用来举办一些好的展览,“大概有十亩地那么大的面积,里面的展厅啊,展台的设计都要采用那种最先进的和完善的去建。”雕塑家李象群的思想又开始在未来的时光隧道里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