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人· 塑心· 塑道(《爱慕》2011年3、4月刊)

                     李象群  塑人· 塑心· 塑道

      画只有一个平面,而雕塑却立体。画适合站在平面的对面,练就一人的望眼欲穿,而雕塑则提供了多维空间下的环视与观摩,每一视过去仿佛都徒添了几分相熟与思考,思想上点对点的气场对撞。李象群,一位身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798零艺术馆艺术总监及北京市人大代表等多重身份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常与许多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如毛泽东、邓小平、巴金、茅盾(去掉索罗斯);他的作品常被如萨马兰奇、索罗斯、华谊兄弟王中军等中外名人收藏;而最难得的是,他的作品少有的得到了那些被塑政治人物家属的赞许。
      近次去采访恰巧都赶上一半的时间,他在雕塑我在提问。他似乎很享受这种人生持续在雕塑创作中的状态。答问间或有停顿,或添上一块塑泥,或用雕塑刀划出一条弧线棱角。他异常喜欢思考、历史和政治。他说这叫“正视”,“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国人敏感和不敢正视的东西,这样人的头脑就变得正常了。”置身于798工作室空间,作者、观者与被塑者却有无尽维度的空间语言,这空间既存于雕塑作品之内外,也存于塑人塑心塑道之苍穹。
——采访手记


《堆云·堆雪》没有不严肃与不恭
同他创作的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收藏于瑞士的两件雕塑作品,和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创作的《布衣邓小平》相比,2008奥运前在北京双年展上展出的《堆云·堆雪》显然令大众颇为意外,有行内人甚至发表观点“无法接受”此展出作品。《堆云·堆雪》是一个与真人等大的人体雕塑,“慈禧”的半裸雕塑因暴露私处而饱受争议,后中国美术馆不得不通知盖上一块遮羞布以做“处理”。三年后的今天,更多的人再用平静的态度和思考的方式面对这件作品,今天的人们反而不理解三年前的观众为何要反应如此激烈。一件关于历史人物肖像的作品,为何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堆云·堆雪》塑造的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清代女人形象,“堆云?堆雪”云和雪是相对存在的。我想表达四层含义:一、符号。二、主体评价历史,每一个人都自己的责任重新审视历史,不能从一本书里得到全部历史,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某个历史人物。三、结构的改变。四、肖像,以这幅肖像为载体,对人类历史人性思考。这个母体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女人,而是整个时代。清代在我的眼里,最终终结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统治。这是一件好事情,它是封闭的同时也是开放的开始。”这件作品也是要通过人体来突破封闭。
 “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女人,唯慈禧和武则天。当时我是用特别敬重的心情来完成这件作品,没有所谓的恶搞。对待这件作品的态度应该像对待一个令人崇拜的生命体一样,如同我们尊重自己。所以后来的观众在参观中,一般都能静下来,没有人不严肃或不恭。这就是我所想表达的。”

新作品做的还是人,不是政治
“在个人创作上,我的原则就是钻牛角尖,牛角尖钻透了前面是一片光明。在学术上,我坚持一定要用心,做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我想只有自己对创作的作品是喜欢的、认可的,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一味的讨好观众是不明智的。”
张铁林在最新的影视作品《红军东征》中,曾一度受《我们走在大路上》雕塑中的毛泽东眼部神韵的启发。他说:“演主席时不敢把眼睛睁得太大。”因为主席的眉毛颜色较浅,眉毛和眼皮距离很近。在李象群的众多作品中,以主席雕像为题材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我们走在大路上》无疑是很成功的两件作品。但他在雕塑这位政治人物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则为:“去掉伟人的背景、符号。将他还原成普通人的原初状态。让别人在作品中看到一个可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

大师,是能一直活着的人
李象群此次在爱慕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中,除《索罗斯》和毛泽东塑像作品外,《午睡的小女孩》、《时尚风衣》和《休闲木凳》,都代表了他在思维上“休息之道”静下心来的状态。在休闲中来看待生活,这三件肖像类作品都带有一定的个人对元素的思考。
“对于艺术家来讲,能留下什么比能拥有什么更重要,通过作品使自己的艺术生命臻至永恒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所以我要静下来慢慢做作品,而不把作品的市场销售作为终极目标。”在希腊古罗马时代,雕塑大师诸如米开朗基罗、罗丹、布德尔、马约尔,他们都留下了传世的作品,他们的生命一直在延续。“1996年我生日那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在但丁和米开朗基罗墓前,我心中默念 ‘你们的生命在作品中得到了永生’。他们一直是活着的人,他们的精神和思想都在被人们传承。这才是大师。”

关于收藏 时间坐标上的好东西坏东西
暂且回顾一下我国的雕塑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雕塑学还算冷门,那时候艺术青年们普遍不了解什么是雕塑。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随着环境变化的需求,经济水平提高后雕塑被增加了时代要求。李象群认为雕塑材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直接关系,诚如中国的雕塑从一个时代到另外的时代,与中国历史的划分如此一致。原来不同的时代原料,反映的皆为不同的艺术状态。
而“关于雕塑作品的商业运作,真正的好与不好,时间会给出答案。一件作品最终能否在历史上能存下来最重要。例如美国的迈克杰克逊和中国的邓丽君,都是做流行音乐的,30年过去,他们已被人们奉为经典,鲜有后来者能够超越。好艺术,也需要坚持自我。”
“美从来是多元的,收藏亦不应该是局限与刻意的行为。但在当下做收藏,如果不懂得一些艺术方面的理论,那收藏的作品的价值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降低。收藏的题材风格也不同。有唯美的、肖像的、观念装置的、重大历史题材的。藏家还是需要多训练自己的眼睛,从艺术和技术双方向来思考鉴别。这跟听交响乐同理,多听经典就品味出来了。多看大师的经典作品就看出门道了,看作品的时候要注意看整体,以及局部与局部的整体关系,‘没有整体就没有局部’, 一流与三流的艺术家,就区别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