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面对《行者孔子》思考( 哈尔滨日报《新生活周刊》)

让世界面对《行者孔子》思考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焱

师者李象群
11月14日,新加坡河畔,华灯初上。葱茏的雨树下,新落成的邓小平纪念碑,同落日、波光交相辉映,邓小平纪念碑半身像就是由李象群制作的。李象群创作了多位伟人形象,因此也被称为“红色雕塑家”。他创作的《布衣邓小平》、《红星照耀中国》广为传诵。明年他还有很多伟人题材的作品面世,《诗人毛泽东》、《毛泽东和江青》都在创作中。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创作的。从周一至周五,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清华大学美院教学。李象群今年带的学生特别多,有100多人,三四个本科班,10多个研究生,还要带一个部队雕塑家组成的27人研修班。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回家,每天至少16个小时在校园内传道授业,李象群累并快乐着。他说,一个老师要有责任感、要敬业,要让自己的学生学得真东西。
责任不仅在校园培养学生,在整个中国雕塑界,李象群还要承担一份重任。今年,中国美协第二届雕塑艺术委员会成立,众望所归,李象群被选为艺委会副主任,这是一个集中了中国大师级雕塑家的组织。在这个位置上,李象群思考更多的是中国雕塑艺术如何比肩世界。


思者李象群
透彻地理解李象群的作品不太容易,否则《堆云?堆雪》也不会引起那么广泛的热议,但用他“元素+符号=价值”的理论去品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李象群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圣人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形象,李象群一直在思考,他正在创作的《行者孔子》雕塑是他多年思考的结果。在李象群思想中,孔子早已不是一个人,而是幻化成了一种精神,一种有时间概念的精神,有过去、有现在、更有未来。
《行者孔子》没有眼睛,还得有英文元素。眼睛看到的,永远是表象,而孔子一直是在用头脑观察世事,孔子精神需要与时俱进,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该只在华夏大地一代代传承,他需要走向世界,走向非汉语世界。
《行者孔子》身上还会有什么样的符号和元素,只能期待明年2月。这种带有“装置性”的作品,是否会像《堆云?堆雪》一样引起热议,李象群自己也不知道。
《堆云?堆雪》Ⅱ是李象群正在酝酿的另一件大作,在这件作品中,思者李象群对他的符号进行了重新调整。


风尚对话
记者:您对时尚的理解?
李象群:真实的艺术就是时尚。

记者:《行者孔子》很时尚么?
李象群:一定很时尚。他没有眼睛,还带有英文符号,头脑比眼睛看得更远、更宽,英文符号代表着开放,这样的孔子比传统意义的孔子更与时俱进,更时尚。

记者:2010年您参与了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李象群:我每年都带自己的作品参加一次义拍,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今年,我的作品《男人体》被拍出25万元,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